打造虞南文旅共富升级版 区政协召开二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 | |||
| |||
8月22日下午,区政协召开二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关于打造虞南文旅共富升级版的课题报告》。区政协主席金山中,副主席王永表、孙云苗、范国海、沈娟芬及秘书长陈学军参加会议,区委副书记、社工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李海裕应邀参会。 前期,区政协课题组通过实地踏勘、查询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虞南文旅融合发展工作。 会议首先听取课题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文旅市场正从景观旅游向情绪旅游转型,虞南文旅升级需以文化为引领,以更加共情的方式实现价值转化。建议聚焦在地文化挖掘、品牌建设、产品策划与方案落地,重点打造东山雅集、覆卮山居、太平问道、梁祝蝶梦、曹娥孝亲五大特色场景,通过提升情感联结与游客体验,推动虞南文旅持续跃升,使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强大引擎。 会上,政协委员、专家、文旅运营主体、青创客代表及相关部门围绕虞南文旅升级发展建言献策。 区政协委员、文广旅游局副局长丁迪飞建议,要深化资源整合,夯实文旅融合发展基础;突出项目引领,打造特色文旅产品体系;强化要素保障,突破发展瓶颈关键卡口;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拓展市场半径,拉动消费,助力共富。 区政协环资界别委员何建利提出,调研视角立足当下社会宏观和上虞自身区域为切入口,建议补充上虞和周边、南北方文旅差异视角以及国内典范案例的分析,强化经济与商业可行性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战略实施的优先级和阶段性排序,从“主切口”破局,集中资源先验证模式。 上虞区东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景荣建议,适当增补凤鸣伯阳康养文化内容、管溪风景及其深厚的耕读文化、章镇镇丰富的人文资源与山水文化有利于共富发展,串珠成线,共建共享共荣,打造成为当代人们追求慢生活理想中的“好江南”、“新南山”。 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研究员马志坚认为,在地性、差异化,是景区存活的生命线;注灵魂、置“爆眼”,是景区引流的强心针;配套化、同气性,是景区益彰的大补药,要以游人为本,让游客在上虞任何一个景区都能入情入景。 岭南乡“从前咖啡”主理人陈嘉瑜建议,丰富产品结构、突出当地特色、营造社群氛围,既要连接城市青年的生活方式,又要依托乡村的自然与文化,使之成为撬动文旅升级的一把钥匙。 龙溪上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职业经理人战宇认为,应增加差异化体验、品质化服务、趣味性文化、区域功能性,把虞南区域的乡镇串珠成链,汇聚成完善文旅闭环,满足游客从吃、住、游、行、社交、打卡、亲子、康养等多属性共融的区域文旅产业。 金山中指出,虞南地区是我区促进共同富裕的主阵地、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打造虞南文旅共富升级版,是顺应时代之变、发展之需、群众之盼的必然选择。要锚定“共富升级”主攻方向,以文化为魂推动“资源活化”向“价值转化”升级,以融合为径推动“单点突破”向“片区联动”升级,以共富为本推动“单点开花”向“满园春色”升级。要凝聚“共富升级”合力,加强统筹指导,发挥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中心“指挥部”作用,将其置于全区大局、纳入“十五五”规划;强化部门协同,推动政策、资源、服务有效衔接,激活主体动能,引导企业、村社、群众深度参与,切实把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共富优势。 李海裕表示,文旅产业并非单一业态,而是涵盖资源开发、文化赋能、体验升级的系统工程。要始终立足虞南自然基底与地域实际,整合山水资源,深挖文化脉络,为景观注入精神内核与情绪价值。同时打造差异化特色产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力,激活虞南文旅潜力,助力区域共富。 (冯 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