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工作动态

【委员风采】陈孔飞——三十余载行医路 仁心仁术守乡邻
发布日期:2025-08-12字体:[ ]

陈孔飞的中医诊所开在崧厦街道环城东路上。门前,汽车、电瓶车、小货车往来不息,沿路的餐饮、五金、门窗店一家紧挨着一家。30多年来,周遭的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这间中医诊所,像个稳定的坐标,用日复一日的开门问诊,记录着一位基层中医师的热爱与坚守。

“小时候记汤头歌诀,自己一页页抄下来,贴在蚊帐上,睡前、早起看一看,习以为常,日积月累。”陈孔飞的中医启蒙来自父亲,自幼看着父亲在家中为乡邻诊病,长年的药香与患者的感激,成了他童年最鲜活的底色,“走中医这条路,虽艰辛自知,但成就满满,深感自豪。”

15岁起,他系统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20岁时,已能独立出诊,不时治愈疑难杂症,渐渐攒下名声;25岁毅然“单飞”,开了个人中医诊所,期间自考浙江中医药大学,接着一步步考取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中医主治医师等资格;2020年被评为上虞区名中医,现为上虞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2017年起,陈孔飞又受聘成为上虞人民医院中医外聘专家,如今每周二上午的中医特需门诊常常一号难求。

从医多年,陈孔飞练就了一手指尖真功夫,有患者形容他“把脉比B超、CT还准”——患者一坐下,不用先开口,他搭脉后便能细数症状,往往八九不离十。“就是年复一年,精益求精,功到自然成。”陈孔飞介绍,中医看病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追根溯源,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为此,他努力在全科领域齐头并进,不断突破。比如在古方“桃花散”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制出具有拔毒去腐功效的“四神丹”和生肌收口的“四仙散”,用于治疗臁疮、褥疮;自研的经验方“补肾强骨汤”在治疗颈腰椎病上效果显著,“解毒袪湿膏”可治疗各类皮肤病,成为不少街坊四邻的常备药。而自拟的“活骨汤”对治疗附骨疽有奇效,成功入选《中国名医良药实用辞典》。在上虞人民医院“中医进病房”行动中,他曾驻点神经内科,用祛风化痰通络思路处理中风偏瘫,成效明显……

碰到经济困难的患者,陈孔飞常减免诊费,甚至送药上门。有位临安的环卫工人患严重荨麻疹,他通过线上诊疗分文未取,直到对方痊愈。“中医讲究‘信’字,患者信你,疗效倍增。”为此,他坚持严选药材,认为唯有步步用心,才无愧于患者的信任。

作为区政协委员,陈孔飞一直在认真思考中医未来的发展。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优化薪酬体系,强化药材监管,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等,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推动其规范有序发展,让更多人愿意投身其中,进而惠及更多百姓。他以糖尿病为例:“如果早中期用中医干预,可实现治愈断根,避免终身服药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谈及当下大众对中医的误解,陈孔飞表示,几千年来,中医其实一直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使命,远不止是刻板印象中的调养功能。而根据他多年的从医经验,中医不仅能调理慢性病,亦能有效处置急危重症。如中医对心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的急救立竿见影;对新冠、甲流、乙流等外感重症,见效也很快;而像肺部结节、卵巢囊肿、息肉等,通过“缓消”思路治疗,无需开刀;对恶性肿瘤治疗、术后调理和晚期带瘤生存亦颇有疗效。

他还关注过度治疗问题,痛心于动辄输液的误区。“输液属于被动直接注入,跳过了人体免疫屏障,易引发不良反应。”在提案中,他建议规范门诊输液,大力推广“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安全理念。

如今,55岁的陈孔飞仍在日日坐诊,只是考虑到年岁日增,将原来的全天改为半天,一年中一般只在夏冬两季抽出一周左右时间和家人旅游度假。即便如此,他还因人之需,见缝插针开起线上问诊。“做喜欢的事,不觉得累。”他说,中医是座宝库,越是深入其中,越觉得学无止境,奥妙无穷。而自己这辈子能做的,就是当好探宝人,让更多人看见它的光。

(冯楠)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