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委员建言

提升古运河文化内涵品质
续写“青春之城”古运河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9-10字体:[ ]

民建上虞区支部  宋铭权

 

上虞古运河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端点之一,是浙东运河(绍兴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区建设“青春之城”的特有内涵体现。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虽然我区在大力保护和整治古运河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1.古运河保护一体化协同不够。目前大运河上虞段有四十里河、十八里河、虞余运河等重要河段节点,涉及曹娥、梁湖等多个镇街,相关部门和镇街在控规编制、土地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仍需提升、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古运河文化展示标志性项目较少,尚未形成以运河水系为纽带的生态带、文化带和旅游带。

2.古运河文化研究专业性不强。近年来,我区古运河文化研究侧重于历史沿革、遗产构成等方面,但由于缺少权威专家和专业团队的引领,也尚未设立相关专业管理机构,运河文化整体研究的领域还不够广、不够深,特色内涵尚未得到有效发掘和发扬,尤其缺少“创意+文化”方面的提炼。

3.古运河开发利用尚未起步。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我区尚未明确规划建设的牵头部门或者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在开发利用的源头上缺少高起点、高标准引领,同时受资金等要素制约,尚未有真正的整体性古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落地,未能彻底整治提升整个运河沿线的环境风貌,没有发挥古运河活化利用和惠及群众文化生活的功能。

二、关于提升内涵品质加强开发利用的建议

1.建立古运河协同保护机制。建议明确古运河保护牵头单位,会同规划、建设、执法等部门建立古运河保护一体化协同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和任务,并加强与越城、柯桥、杭州等运河段的联系对接,在达成区域协同共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区段的治理与保护工作。建立古运河保护区项目会商机制,提前介入规划调整、方案编制、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等工作流程,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度参与评审,及早提出文物保护审批意见,明确涉及运河保护区划的项目履行行政审批手续。

2.展示古运河文化核心元素。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系统性发掘推动古运河文化核心,将历史底蕴与“青春之城”相结合,摸清古运河文化的魂魄,找出保护和利用的精髓所在。重点凸显东山文化、孝德文化、水工文化,充分融入东山指石、曹娥庙、坝类遗址、古纤道、一江两岸等特色元素,利用元素切口,展示古运河上虞之美。聚焦浙东水上“丝调之路”,挖掘深化唐诗之路,汇集古今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唱响上虞运河好声音,讲好运河好故事。

3.强化古运河产业振兴建设。以曹娥三角站轮船码头、驿亭老街、丰惠古镇为重点,整合周边运河遗产标志性节点,通过对这些节点相对集中的区域的整体保护、修缮和整治,打造运河城镇、村庄景观的重点区域;以运河为纽带,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文旅观光体验线路,以四十里河为例,由西向东有梁湖堰坝遗址、无量闸、大板桥、小华渡桥等运河遗产标志性节点串联皂李湖、祝家庄、丰惠古镇等景点,打造梁祝文化爱情谷、联甬桥头古市、农耕文化园、青春民俗馆、红色文旅线等特色载体,将运河周边特色文化、自然资源、传统美食串点成线,赋予运河流域新的活力。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