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工作动态

【委员风采】记区政协委员、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中央研究院副总裁 刘栋良
横跨校企 乘风破浪
发布日期:2024-10-11字体:[ ]

刘栋良是卧龙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后,之后又以“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继续驻留,就此结下不解之缘,到今年刚好20年。这20年,也是卧龙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从单一电机产品供应向系统集成方向跨越,从电机产业向新能源产业扩张的加速过程。20年里,刘栋良与卧龙一起乘风破浪,是企业发展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见证者。

“双向奔赴,心无旁骛。”刘栋良告诉记者,自己读博时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永磁交流伺服驱动一块。伺服电机可以很精准地控制速度和位置精度,一直以来被日本、德国的企业垄断。当时刚上市不久的卧龙很想在这方面寻求国产化突破,因此双方一拍即合。被委以重任和信任的他,很快在公司拉起一支20人团队,埋头干起来。

两年后也就是2007年,刘栋良带头研发的交流永磁伺服电机与全数字化伺服驱动器产品,实现全数字通用交流伺服系统产品产业化,形成年产8000套的生产能力,投入市场后反响很好,项目也被列入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难得的是,他还带出了一支强劲的伺服电机研究团队。

回忆最初在卧龙的日子,刘栋良记得,宿舍与公司仅一路之隔,夏天晚上加完班,走上几步,吃顿小龙虾,回去就睡觉。明确的目标,简单的工作生活节奏,全身心的投入与融入,让整个团队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

多年来,刘栋良就像不知疲倦的骏马,一个接一个地克服难题,有力推动了电机设计的平台化、电机测试的平台化。“从工业、家电类电机,到新能源汽车,再到航空船舶,越是不停向前跑,天地也会越开阔。”刘栋良感慨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刘栋良同时还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员。“通过高校平台同行交流,可以更早更快地接触到前沿技术,至少提前5年。”他表示,横跨校企,一方面可以对电机应用的未来看得更远,有利于为企业研发项目进行提前规划和组织,并有意识地培养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把最新的市场需求带回高校,使科研项目更接地气,同时自己带研究生进企实习,可以帮助学生直面市场,接受市场的审视和挑选,尽快完成学以致用的过渡衔接。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刘栋良也依托自身横跨校企的特殊角色,对产业的前瞻性观察和谋划,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对地方的发展和转型,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

如围绕“低空经济”,刘栋良立足上虞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建议我区要把握国产大飞机产能释放、航天领域加速向民口开放和电动航空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谋划标志性、带动性项目为路径,支持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融入中国商飞、波音、空客等商用飞机供应链,逐步实现航空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规模化生产。同时建立航空发展基金,以政府购买服务、政企联建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建设。今年7月,我区正式提出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低空经济成为四大新兴未来产业之一,这让刘栋良备感振奋。

在人才引育方面,刘栋良通过近年来省内高校毕业生流向分析,认为在人才争夺方面,短期内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仍然不可避免,上虞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这当中,除了引进高端人才,更要重视当地产业所需的中端人才、管理人才、销售人才等。在实际操作中,除了给政策给保障,也要坚持长期主义,重视提前介入,深化校企对接、校地共建。

 冯楠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