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记区政协委员、绍兴市上虞区中医医院麻醉科主任韩玲娟 | |||
尊重疼痛之下的生命尊严 | |||
| |||
今年刚好是韩玲娟从医的第三十个年头。“我感觉能一直干下去。”作为绍兴市上虞区中医医院麻醉科主任,韩玲娟对麻醉这份工作饱含着满腔热忱,她说,被患者需要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对医者莫大的鼓励。 麻醉就是术前打一针吗?韩玲娟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外界对麻醉医生的一种误解。 “手术的从始至终,我们一直守护在患者左右,寸步不离。”她说,为配合外科医生专心手术,麻醉医生要负责起患者全程安全无痛乃至舒适。就好比是开飞机,从起飞到降落,麻醉医生一直都在“保驾护航”。 为此,麻醉医生需要练就一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基本功。在他们面前,心电监护仪和麻醉机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并实时显示包括呼吸、心跳、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滴!滴!滴!这是最喜欢听到的声音,代表强有力的脉搏跳动。”韩玲娟介绍,如果滴滴声转为低沉,多半是在提示供氧不足,这就有可能存在血压下降、失血过多等情况。 一有细微的变化,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往往单凭声音就能立刻觉察到,以便第一时间处理解决。有一回,有位局部麻醉患者心率突降,丧失意识。韩玲娟立刻意识到,这是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她当机立断,上肾上腺素。原来,该患者曾有晕厥史,但在术前沟通时被其忽略了。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韩玲娟坦言,相比手术实施的安全性,不少患者对自身真实的情况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发生像术中晕厥这样的意外。也鉴于此,她要求自己和科室成员必须细之又细地做好术前术后的问询和告知。 “毕竟患者的生命交到了我们手里,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多年来,在韩玲娟的带领下,麻醉科未发生过一例严重麻醉意外事件。在省内同行中,已连续拿了20多年的质控考核优秀。 作为资深麻醉医生,韩玲娟除了完成自己的麻醉工作,也常常充当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救火员”。所以,即便当天没有被安排手术,她也习惯穿梭在各个手术间里,一旦听到监护仪的“滴滴”尖叫,就会忍不住上前待命。“一天下来,别看韩主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微信步数遥遥领先。”有科室同事笑言,就是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出了故障,她也照样冲在前。“基本上天天打交道,它们的脾气我多少了解点。”韩玲娟爽朗地说道,能帮忙解决的就尽量不麻烦设备科了。 韩玲娟还是中医医院第一位麻醉医生,而且是主动请缨。她感慨地说,长期以来,我们有种“忍忍就过去了”乃至以忍不了疼痛为羞耻的隐性传统。而她始终坚信,每一份身体的痛楚都值得被重视和尊重,“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关乎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 从2019年起,中医医院首开疼痛门诊。也是在这里,韩玲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疼痛给人带来的身心折磨。刚开诊不久,就有位大妈一脸愁容地进来,自诉长期全身疼痛,就连起个身都疼,做过不少检查,但均显示正常。韩玲娟凭借丰富的经验,初步诊断为肌筋膜炎,之后的理疗松解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诊断。她告诉记者,这其实在老一辈中很常见,主要为年轻时过度体力劳动积下的慢性劳损所致,但也很容易被忽略或误诊。 针对老年患者中比例较高的骨质疏松疼痛,韩玲娟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撰写提案,呼吁从源头加以防治,“这个病易发也易防,提前预防既能大大减轻患者痛苦,也能减轻整体医保负担。”而在相对年轻的群体中,她遇到了一批因压力过大等原因引发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例,典型症状是头痛头昏,同时又伴有失眠。不堪其扰者又常被误当成抑郁症焦虑症治疗,从而极大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首先是尊重、认同、正视,之后才是对症治疗。”韩玲娟坦言,不少患者往往是兜了一大圈后,万般无奈下才找上疼痛门诊。而一旦接受治疗后,又惊叹于其疗效。其实在这一过程中,相比治疗,她更看重的是倾听和科普。的确,也正是这样一种被需要,让韩玲娟在手术麻醉岗位上无怨无悔、充满力量。 (记者 冯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