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文史天地

虞舜文化中的孝德元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日期:2021-06-10字体:[ ]

吕云祥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虞舜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科学精神》,从三方面论述:一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念,二是“承前启后”的科学理念,三是“和谐德治”的科学意念。这三点都围绕一个重要元素,即“孝德”。如今再来谈一下虞舜文化中的孝德元素,及其对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

一、孝德文化是虞舜文化的重要元素

什么是虞舜文化,虽然众说纷纭,但就本质上讲,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虞舜作为“五帝”之一,他是处在文明成立并繁荣发展时期的一位明君,他的“明德”思想集中体现为重德政、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与孝道,是儒家核心思想“仁义”和“孝悌”甚至整个传统文化的启蒙与起源。

假如说,舜帝是道德文明的始祖,那么可以说,包含孝德文化重要元素的虞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母源。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综合各种传统典籍的论述,http://baike.baidu.com/view/61891.htm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而“孝德”恰恰是儒家所倡导和弘扬的一种重要文化、思想和精神。

2、虞舜文化是其重要母源。虞舜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史称舜帝,与黄帝、颛顼、帝喾、尧帝并称“五帝”。《尚书·舜典》云:“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可见,舜倡导的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之先河,因而被后人尊为“道德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由舜帝而滋生的虞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根本;由虞舜文化而形成、承传、弘扬的虞舜精神,不但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虞舜文化发源地的上虞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孝德元素是其重要内容。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孝德传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德文化是其核心理念、基本精神、重要元素。孝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中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价值体系中,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我国传统社会的实践中,孝的基本含义是敬老养老、事亲善行。而这些是虞舜率先创导的,大量史料记载的虞舜的“孝感动天”“厚德载物”“以德化人”“举孝任能”等事迹,足以说明虞舜是孝德思想的先觉者,是孝德精神、乃至孝德治国精神的弘扬者。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化典籍有着重要影响,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作者许慎认为,“孝”字是“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子”字合成的一个会意字。后来,老省“孝”的古字形和善事父母之义吻合,孝就被看作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在传统文化中,孝德文化是涵盖一切关于孝德的思想观念、理论制度、行为规范、文艺作品及相关民风民俗的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

4、孝德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对于传统孝文化,也要讲究扬弃。受古代小农社会性质的影响,传统孝文化,在民主、平等、个性自由等方面素有不足之处,创新思想也显得不够。加强孝德文化建设,要注意添加现代文化的精华,注重将传统孝道文化与现代进步思想观念结合起来,以开放式的态度方法加以发扬光大。目前,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家庭与社会层面,孝德文化渗透十分重要,“中国梦”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并通过社会与国家产生联系,所以在家庭中弘扬孝悌文化、在社会中弘扬孝德文化,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从而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孝德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的根本目的。

二、孝德元素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1、孝与义。孝与义的关系是高度一致的,上虞曾经开展过“孝义、诚信、责任”主题教育,孝义、诚信、责任三者都很重要,都是教育的内容与目的,而“孝义”与“诚信”“责任”的关系又很密切,“孝义”要靠“诚信”“责任”作支撑,行孝仗义的过程即是讲诚信、担责任的过程。“百善孝为首”,“孝”本身就是一种“责任”的体现;而“义”也包含“诚信”之意,所谓“君子喻于义”“舍身取义”,讲得就是“诚信”两字。考量一下和谐社会与孝义文化的联系,我国先贤很早就提出了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先贤的思想,其内容是“孝”与“义”,构建和谐的大同社会,一定要把“孝”与“义”统一起来,通过孝义文化、诚信思想、担责精神的弘扬发挥,一定能够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

2、孝与慈。上虞近邻慈溪及慈城之地名,就是因“孝”和“慈”的有机结合而命名的。儒家慈孝到孟子时代,则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时的尊老孝亲与爱幼慈子不但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的淳朴民风,而且已将孝与慈的关系高度统一了。历代圣贤不但对父母非常孝顺,而且还都感恩于父母对小辈的慈爱,唐代韩愈诗言:“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孟郊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若不是对父母 的 孝,何 能 感 受 父 母 的 慈 ?孝 与 慈 的 关 系 ,由 此 可 见 一 斑 。

3、孝与德。孝与义也好,孝与慈也好,其关键都体现在孝与德上。孝如果离开了德,那么义或许会畸变为“江湖义气”,慈或许会演化为“溺爱下辈”,而孝本身或许也会走到“愚忠愚孝”的斜路上去,这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孝不能离开德,将孝与德连在一起,这样来研究孝德文化才有意义,这样的孝德文化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内容。

三、孝德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除法制教育外,与“文化”的熏陶、渗透大有关系。孝德,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是以孝敬、明礼、善良、诚信为主旨的传统美德,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1、有利于构建稳定家庭。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加强孝德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发挥家庭养老保障作用、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的力量不但是巨大,而且是持久的。当今,要倡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稳定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孝德文化,发扬虞舜精神,意义殊深。

2、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虞舜文化中的孝德元素,其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它不仅是道德的本源,而且是为人处事的起点,也是一切教化的本源,一切事物的起点。孝德文化,是人的感情陶冶、道德升华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公民的孝德,使他们始终具有爱心,形成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上虞曾开展的“孝义”等主题教育,也是针对市民的道德素质的,其目的是有很大的现实性、针对性,比如,当前要治理那些违法、违纪、违德等社会问题和丑恶乱象,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入手当然是需要的,但还不够,还必须依靠优秀文化的引领、美好道德的滋润,将孝、义、善、诚、正、公、廉、爱等文化元素在人民群众心中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让人们懂得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使人们珍惜生命的价值,升华人生的意义,从而自觉地去追求家庭的祥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增强民族合力。人们的爱国爱乡之心不仅包含着对故乡故土的情感,而且还包含着对长辈的孝顺,对祖先的敬仰。孝心与爱国心、民族心总体上是一致的,孝心与爱国心的融合,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善事父母的孝行、孝道,往往成为仁人志士热爱祖国、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孝德文化建设的巨大潜在作用,能促使各族人民共同弘扬中华孝德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合力。因为,孝德文化、孝德教育的内涵,是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的,孝德文化中包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