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委员建言

激发协会活力 推进基层治理
发布日期:2021-02-01字体:[ ]

民盟绍兴市上虞区基层委员会

杨吉梅

 

行业协会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主体,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助推器和重要帮手。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要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功能。因此,更好地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治理,对于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业协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不可或缺作用

全区共有行业协会41家,其中行业性29家,产业性12家;归属部门指导39家,乡镇指导3家;属于一产7家,二产11家,三产23家,服务涵盖行业内三分之二以上企业。行业协会天然的服务影响面,已使其成为社会协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和政府的连接纽带。

1.政府加强管理指导,推动自治自律。一是开展全区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五分离、五规范”基本落实;出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等实施意见,修订出台资金监管、备案管理、等级评估等办法标准,完善承接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推荐性目录,基本形成推动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政策制度框架。二是各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形成行业自治。如医保部门组织定点医保零售药店协会,开展交叉检查、年度巡查,定期派员参与视频监控,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活动,推动药店信用体系建设,被省局肯定为“两试点一示范”典型。三是把推动行业自律自强作为工作重心。如建设管理部门组织物业行业起草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办法,推行行业自律公约和物业管理考核制度,积极配合开展企业备案和项目备案,快速接轨全省信用信息评价平台,牵头组建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强化服务质量评估监督,确保全区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

2.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诚信自律。一是规范日常管理。行业协会围绕各自行业,建立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如医保医师(药师、护师)协会确定协会组织架构,制订理事会职责、监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印章文件管理制度等系列文件。市政园林公用行业协会按照章程规定,不定时召开副会长单位或常务理事单位会议,共同商议、讨论、决策协会重要事项。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根据协会专业特色,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和业务培训。如蔬菜协会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近年来,举办各种培训班30余期,受训人数1000余人次,印发资料5000余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协会从资质要求、现场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培训所需人员,联合举办两期653人次,有力促进了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其他行业协会还通过组团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推动会员素质提升。三是推进诚信自律。注重诚信文化建设,制定诚信自律公约,组织从业人员开展诚信服务承诺,协助开展区信用平台建设和企业信用信息修复。如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重塑信用,规避失信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利益影响。

3.协会立足自身优势,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助力发展经济。如混凝土协会针对年初疫情影响、重点工程复工复产延期等情况,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每日通报基础建筑材料可供量,督促混凝土企业挖潜保供,保障信息畅通,加快推进了全区建筑工地的全面恢复施工;伞业协会、童装协会主动参与组织广交会参展和电商产业园建设等二是助力服务民生。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签订承诺书,推动网吧经营业主遵守承诺,严格做好场所各项工作,确保复评不扣分铜业商会协力属地政府开展职业病检查,着力维护职工健康权益;养猪协会开展生猪疫病防控、生猪产业培育等工作,积极保障了地方重要农产品的供应。三是助力服务社会如疫情期间,房地产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第一时间驰援战疫一线,11家本土与外来的房企累计捐款捐物9000多万元,展现了极大的社会责任感;绿业茶农协会将当地村里90%的茶农吸收加入,按欧盟和美国的有机茶园标准,发展国际公平贸易认证茶业,成为国内行业中通过该认证的15家单位之一(全省仅2家)。至今获得公平贸易返款32.7万美元,并参与到乡村社会实践,已累计投资110多万元,为该村修建村道、改造茶园、添置设备、建设家宴聚焦点等有效助推了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四是助力社会稳定。如童装协会参与协调行业内劳资纠纷、帮助解决外来职工子女就学、代理会员法律诉讼等;伞业协会针对辖区伞城各类买卖合同、承揽合作等涉伞类纠纷较多的实际,去年开始在当地法庭开设工作室,不定期派人参与案件调解,取得诉源治理的极好实效,去年参与诉讼调解10件,成功3件,今年19月,则已调解28件,成功23件。通过案件联合调解,既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又促进了案件自动履行,还有效节约了政府资源

二、基层行业协会参与基层治理依然困难重重

行业协会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治理结构不够健全。不少行业协会脱钩后,成了政府部门不管不顾的包袱,特别是涉及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往往旧部门不管,新部门不愿接收,以致个别协会连名义上的主管单位也难以明确。党建关系欠顺畅,党建引领比较薄弱,尚未做到党组织覆盖100%。法人治理结构尚欠完善,存在少数人控会或是少人理会现象,缺乏民主治会。

2.监督管理不够到位。民政部门仍延续传统做法,以设立审批和年度备案检查为主,过程及后续管理指导缺少,规范治理依据不足,存在人员配备不足、执法力量欠缺等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对于业务领域的事务监管缺少日常有效的督促引导。不少部门把行业协会定位为管理对象,有的甚至放到对立面,有的碰到具体治理难题时绕开走,如产业转型升级涉及环保问题整治、安全问题整改等,缺少能够引导支持行业协会参与的好思路好办法。

3.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政府职能转移在内容、时间、方式、程序等方面存在单向效应,“交与不交,交多交少”主动权在政府,行业协会承接主动性不高,会员服务面较窄。协会活动方式单一,以常规性会议、组织会员单位外出学习考察、抱团参展等为主,直接参与治理的不多,参与面较窄,工作参差不齐,服务、促进、自律、协调的作用表现不够明显

4.创新发展不够平衡。脱钩以后的协会经费主要来自会费收缴,有经营服务业绩的不多;有的成立条件不成熟,组织管理缺乏,有的连正常会费也不收缴,年检也无法开展;有的协会长期不开展活动,成了摆设协会、僵尸协会。同时,行业协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专业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凝聚力趋于弱化,会员参与性持续下降。据统计,全区11家制造业行业协会中能享受财政补助政策的几乎集中在3个协会上。

三、让行业协会在基层治理中显现出活力

小政府,大社会,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已然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行业协会发挥功能,不仅有利于地方自身推进社会治理,更是为“重要窗口”建设提供参考。为此,建议:

1.强化引育,推动行业协会规范参与基层治理。一是深化“党建+”引领。按照“应建尽建”原则,采取灵活、联合形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采取“党建+”模式,以党组织的统领,引领行业协会聚焦基层治理,开展各种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活动,始终确保行业协会发展正确政治方向。二是促进标准化建设。做好行业协会培育规划,制定标准化建设规范,明确协会会长、秘书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产生程序、工作职责等,按照专业化要求配备协会常设机构,建议人员构成上既要有政府退职或退休人员,也要有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同时,鼓励区人大、政协领导担任产业集群联系领导,直接挂钩行业协会,最大限度整合部门力量,合力解决业内企业发展难题。要明确协会财务、资产、运行管理规范,鼓励相关部门加大协会发展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协会发展。三是加强规范化监管。建议在国家相关行业协会法律法规出台前,区政府可考虑制定比较系统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对行业协会作用地位、职能职责、运作规范、工作流程、扶持培育、考核奖惩、组织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规范转型与有效运作,使行业协会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充实监管力量,落实好从事前向事中事后拓展的政府监管责任,强化经常性政策业务指导,支持行业协会参与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

2.鼓励创新,推动行业协会拓宽治理实践空间一是建好两张清单。要建立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事项,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服务两张清单。要落实相关部门牵头,加强统筹协调,实质性地把适宜于行业协会承接的职能事项下放委托给行业协会行使。要明确职能承接的类型、授权的范围、操作的流程、关系的处理,确保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事项能真正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完善向行业协会购买服务实施办法,持续细化行业协会购买服务推荐目录编制管理。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公共性、公益性,鼓励政府机关向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购买服务。二是建设两个平台。鼓励建立和运作实体化服务平台和协会孵化基地。结合地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针对基层治理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建设专业性特色性公共性服务平台。要利用区域科创中心(平台)建设行业协会培育基地(中心),集中统一进行“项目化管理”,通过“公益创投”等模式,对优质项目实行跟踪管理,提升需求发现、项目设计、项目运作水平,推进行业协会品牌建设。三是赋予两项权力。扩大行业协会知情权和监督权。推行政府开门工作法,请行业协会负责人列席相关会议,重要文件政策出台前征求行业协会意见建议。各职能部门评选企业先进集体、优秀企业家时应征求行业协会意见或组织推荐,在制定涉及行业利益的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时,要听取行业协会意见。相关部门要聘请行业协会主要成员担任政风行风监督员,使行业协会成为了解发展环境和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渠道。

3.健全机制,推动行业协会提升治理参与形象。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约束。政府层面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全程评价、绩效考核办法,改变放养式管理现状,充分运用公开、表彰、处罚、撤销等手段,做好考核结果应用;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按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要求,全面摸排行业协会现状,分析研判,在掌握实情的前提下,做好清理、整合工作,实行有序退出;建立公示制度,对委托、授权的职能,年审处理的结果,诚信表彰、违规查处等情况,都应以适当方式公示,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行业协会层面要建立健全以《协会章程》为核心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财务管理、考核奖励、新闻宣传、劳动用工和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形成内控制约,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要强化诚信倒逼。将诚信评价情况作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管理重要内容,出台推进行业协会诚信建设政策文件,引入权威机构评级,督促行业协会依据评级,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治理。推行诚信自律公约,建立公约执行机构和公约实施制度,定期发布诚信开展情况。建立行业协会及会员信用档案,全程记录职业经历,依托行业与个人诚信数据,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建立行业协会失信黑名单,在让社会公众可查询的同时,还要扩大结果应用,提高失信成本。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