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眷属界别“我和我的祖国”征文选登|捐资助学 造福后代40载 | |||
| |||
张杰口述 宋彦佩整理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香港上虞两地往来的侨胞,我感触良多。我常说:“自己好,不算好;家乡好,国家好,才算好。”这70年来,我亲历香港回归,港珠澳大桥建成,祖国一天天富起来,强起来;这70年来,我一直坚持教育强国、教育兴乡的信念,克勤克俭,捐资助学40年,为家乡捐款1500余万元,建立21所学校,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受惠学生达2万多名,被浙江省领导赞誉为“张杰精神”。 我今年92岁了,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华光村人,人家说我越活越精神,或许是做好事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让我身心愉悦、身体康健,也深深感到这么多年坚持捐资助学,这桩事体我是做的对的。 我常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割地赔款,国家要富强,关键在教育,教育上不去,人的素质就差。日本为什么发达,重视教育是首要一条,眼下国家人口多,摊子大,政府负担重,我们在外游子总要尽点心,出点力。” 自此以后,我便走上了报国爱乡、捐资助学的道路。 1978年,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唤起了我搞个体经营的经商愿望。在香港九龙一条名叫加连威老道的街上,我租了一不足6平米的楼梯出入口,开设了零售铺,做起了经营青蟹、粽子、茶叶蛋、日杂货的小本生意,为经营好这家有时要通宵营业的小铺子,我可谓是备尝艰辛,受尽煎熬。 节衣缩食,克勤克俭。我把积攒下来的钱一次次地捐助给家乡教育事业。太太在世时,与子女一起支持我做公益事业。我常对子女们说,“人生也有涯,钱再多也要死,给了你们是害了你们,积财予子莫如积德予子,我一直主张你们自己奋斗。” 从1979年起,我连年不断地为家乡上虞捐资助学。 40年来,我倾囊而出,捐助1500多万元,从上虞城区到偏僻的山沟沟里共造了21幢教学楼,为学校增添了很多设备,受益学生2万多人。看到故乡的土地上崛起一幢幢崭新的教学大楼,我太高兴了。“自己好,不算好;家乡好,才算好。”我感到精神气爽,好像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充实。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40年来捐资助学最大的收获和体会,许多人奉劝我不要再捐钱捐物了,这个我不认同,我还要继续做好事。 我经常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事实上,我在公益道路上越走越远,最欣慰的还是社会人士捐资助学助公益的氛围越来越浓,我们的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祖国变得越来越强盛。
作者简介:张杰,第五届至第九届上虞县(市、区)政协委员,上虞区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爱乡楷模”,2005年当选为“浙江骄傲”和“感动绍兴”十大人物,2006年被列为“感动中国”候选人,2007年荣膺浙江省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15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整理者:宋彦佩,上虞日报社时政部记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