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文史天地

闲话教谕姚平泉
发布日期:2019-03-01字体:[ ]

史济荣

 

  “教谕”是官名,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宋代开始设置,元、明、清时,每个县均有“县儒学”,是全县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掌管文庙祭祀、教育生员等。

  古代,上虞的县儒学设在上虞学宫(也称文庙、孔庙)内,其位置在县城(今丰惠镇)中心,1949后改作丰惠卫生院,如今,飞檐翘角的“先师殿”、前面的“泮池”仍保存完好。上虞学宫自北宋庆历甲申(1044)年建成,到1954年县政府北迁,有910年漫长历史,期间无数教谕曾来此就任,留下许多故事,充斥各类史籍。本文来说说其中的一位:姚平泉。

  姚平泉(1777~1857年),讳光晋,仁和(今余杭临平)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苦读,学识广博,工于诗文。他曾创作大量著作,藏在家中,可惜后来大多被太平天国军焚毁。姚平泉还对“勾股算术”极有研究,深受名家推崇。

  古代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必先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然而,姚平泉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数次参加乡试不中,直到道光五年(1825年),49岁时方才考中举人,让人想起“范进中举”。不过与范进的喜出望外不同,中举并不是姚平泉的终极目标,再说姚家家境殷富,他并不急于谋得职位以薪俸糊口。那时候“高考”没有年龄限制,他便继续“复读”,再上考场,盼望能混个进士出身。然后,他屡败屡考,屡考屡败,连续八次,次次名落孙山。第八次榜上无名后,姚平泉苦笑一声,只得接受现实。他以举人“文凭”供吏部选用,于是就被任命为上虞教谕。

  咸丰三年(1853年),姚平泉以77岁高龄来上虞赴任。不过,别以为此时的他肯定是垂头丧气灰头土脸地来的,他心态好,处事乐观,一点没有颓废的感觉,倒是春风满面地上任来了。

  此时的上虞学宫,因年久失修,显出破败的迹象。姚平泉到任后,首先自掏腰包,捐钱修缮了部分馆舍,这既为了新人有新气象,同时也便于安置家眷。他做好了在上虞打持久战的准备。

  教谕名为“教育局长”,实际上还得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以弥补师资不足。他学识广博,教育热情高,总想把满腹经纶传授给学生,天天给诸生习文史、讲经义,乐此不疲。他对新生教得耐心,教得详细,对差等生也一点不嫌弃,常开个小灶,搞点课外辅导,待学生弄懂了才满意。

  姚平泉的到来,使上虞的学风为之一振,很多有志青年愿意跟他学,听从他的教诲,从中涌现出不少优秀者。对于科举,他虽然“成功经验”不多,但“失败教训”总不少,他把这些教训讲给诸生听,避免了他们走他的弯路。如此一来,每岁全省统考(乡试),上虞的成绩特别好,考上秀才、举人的明显增加,姚教谕遂名声大振。

  姚平泉待人随和,彬彬有礼,史称其“温良恭谦,有君子风”。他还有一句座右铭,叫“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做到超然物外,真诚以待。上虞学宫在县城的中心,东西大街的交汇处,右前方就是丰惠桥,是老百姓闲聊的地方。空余时间,他常去桥头聊个天,与绅民唠唠家常,故而人缘特别好,连妇女孩童都认识他。他待人和善,又长得慈眉善目,笑口常开,别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姚菩萨”。史载“故虞人虽妇人孺子无不知先生之贤者,每言及,不称其官,辄曰‘姚菩萨’云。”可见姚菩萨之名妇孺皆知,广为传颂。

  姚平泉在仁和老家时,曾做过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个地方,四山若壁立,上有瀑布,屈曲下流。有老僧出来迎接,请他稍坐片刻。醒来后,梦中之事仍历历在目,他深感奇怪,特地画了一幅《梦游图》,再赋诗一首,把此事记录下来。等来到上虞,听说仙姑洞有瀑布,便前往游览。到那里一看,立即惊呆了,这不就是梦中看到的景象吗?看来与上虞真有缘啊。他不断思索这事,悟出他前生定是凤鸣山上的老衲。为此他又绘了一幅《独立图》,图上画个老和尚,独自站在飞瀑边,神态自若。自题对联云:“了他过去因缘,偶然游戏;还我本来面目,自在逍遥。”

  毕竟岁月不饶人,姚平泉为官尽责,醉心教育,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有一日,忽有两只灯笼从大门进来,家人都见到了,便诘问道:“谁啊?”却无人回答,灯笼也不见了。第二天,姚平泉离世,享年81岁,时年为咸丰七年(1857年)。人说他来去皆有因,菩萨之名不虚得。当然,关于做梦、灯笼诸事或出虚构,并不可信,既然史籍上有记载,本人便信手拈来,姑且录之。

  姚菩萨“圆寂”,举县哀悼,万人空巷。他的灵柩没有送回原籍,而是在县城西南的长者山上择地安葬。姚平泉堪配“长者”之名,他长眠于上虞,与长者山长存。

  姚平泉的事迹能存之于史籍,还多亏了大儒俞曲园。

  俞樾(1821-1907年),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书法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深受咸丰皇帝赏识。后来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

  俞樾是姚平泉的亲外甥,后又娶姚平泉的女儿姚文玉为妻,可谓亲上加亲。俞樾与这位表姐兼夫人非常恩爱,光绪五年(1879年)姚氏病故,他悼亡歌哭,有“月到旧时明出,与谁同依栏干”句。安葬夫人后,自己在墓侧筑室三间,日夜相守,惓惓之情,不以生死有殊。光绪八年(1882年)作《双齿冢志铭》:“内子姚夫人遗有堕齿一,藏之至今,十有五年矣。余去年亦堕一齿,乃合而厝之俞楼之后,文石亭之前。”这份痴情世间少有。

  因姚平泉的关系,俞樾曾几次来上虞,亲上长者山祭奠。后来又把姚平泉残存的著作收集起来,编辑成《瓶山草堂集》加以刊行,保留了姚平泉的部分著作,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他的作品和人生履历。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