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文史天地

故乡永远在心中
——乡贤文化专题片解说词
发布日期:2017-09-15字体:[ ]

陈荣力

 

引子:在江南地域的历史坐标中,具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上虞,以“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而见称。

佑地理优渥、物产丰饶之福祉,承文明早披、人文丰沛之厚泽,上虞耕读传家,民风绵邈;舜庙娥殿,人伦卓越;《论衡》《参同》,执学牛耳;石器青瓷,声震海宇;东山春晖,彪炳余绪;俊贤宿儒,史不绝书。

南山北海、一江穿城的地理风物,孕育了上虞与时俱进的创造活力。而山的坚守,水的通达,更滋养和灌濯了无数上虞乡贤明理务实、勤奋好学,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采。

远古的天空下,象耕鸟耘、孝感动天的明德始祖虞舜,开启了中华民族第一缕孝的曙光。

东汉的茶园里,王充的《论衡》,锻造了探叩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金杖。

葱笼的凤鸣山中,睿智的魏伯阳,点燃了穷究化学奥秘的第一簇炉火。

清清的玉水河畔,美丽的祝英台,演绎了一曲传颂千古的爱情绝唱。

曹娥江边,投江救父的少女曹娥,用十四岁的生命划定伦理的经纬。

东山上,苍翠的蔷薇至今述说着谢安石临危受命,扶社稷于既倒的再起传奇。

道墟的台门里,坚硬的青砖上依稀可辨章学诚披肝沥胆,拓荒近代方志学的拳拳足印……

陈秋强(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上虞的文脉相当长,在全国县级区域里是极为罕见的。上虞历史上有三次大聚会,分别是上古的“舜会百官”、 两晋“东山雅集”和近代和“春晖聚贤”。这三次大聚会,既是名人的聚会,文化的聚会,也是乡贤的聚会。所以说,上虞乡贤文化的文脉和历史也是非常悠久和丰厚的。

1919年秋,刚卸任浙江一师校长的经亨颐回到家乡上虞驿亭。在家乡古朴的田野山水间,经亨颐访故交、拜肇宿,车马鞍尘;筹资金、勘校址,殚精竭虑。当为筹取20万元创办资金,经亨颐在著名富商乡绅陈春澜面前跪下去的时候,春晖中学——这座日后盛享“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美誉的江南名校,同时在经亨颐膝下站了起来。

1937年9月,日寇战火逼近杭州,浙大校长竺可桢率全体师生,开始了行程2600多公里的西迁之征。1940年浙大再迁宜山,不到-个月时间里,竺可桢的次子竺衡和夫人张侠魂相继病逝。竺可桢以极大的坚毅和担当,强忍创痛,带领陋室栖身、淡食果腹、烽火硝烟步步紧逼中的浙大,创造了坚持办学七年不掇、教学科研成果累硕的“东方剑桥”奇迹。

这是白马湖畔一处名曰“平屋”的普通院落,近百年来,平屋的天井中一大丛南天竺茁壮茂盛,每年都结出火红的果实。种下这丛南天竺的是“平屋”的主人,一位人称“菩萨”的长者夏丏尊。1943年12月,在上海日军宪兵队的刑讯室里,当狰狞的日寇威逼曾留学日本的夏丏尊用日语回答时,夏丏尊只说了十个字:“我是中国人,我说中国话。”待同胞端的是菩萨心肠,抗强虏自有铮铮铁骨。平屋中的那丛南天竺百年葳蕤,其风骨与种下它的主人一脉相承。

1975年初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胡愈之,趁80岁生日之机来杭州度假。在杭工作的侄孙女胡孟崮夫妻知道大爷爷来杭州后,便去宾馆看望。坐下之后,见胡愈之拿起烟斗又抽起了低价的旱烟,胡孟崮的丈夫递过一支杭产的利群烟,请大爷爷抽。久不抽纸烟的胡愈之刚抽几口便连声说好。一旁的胡孟崮看着有点心疼,想给有关部门打电话搞几条利群烟,被胡愈之严厉制止了:“我从来没有为自己事情麻烦过别人,更不要说为几条香烟了。”

陈秋强(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上虞历代乡贤辈出,尤其是近现代,杰出的乡贤更是灿若星辰,章学诚、杜亚泉、经亨颐、竺可桢、夏丏尊、马一浮、罗振玉、胡愈之、吴觉农、谢晋、经叔平、何振梁……如果说上虞的乡贤群体,是中国文化天空中璀璨的星群,那么更让人敬仰和瞩目的,是这一群体所拥有的共同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品德。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献身真理、终生不渝的家国情怀;二是追求正义、敢作敢为的担当意识;三是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四是面对困难、理性务实的实干作风;五是克己奉公、清廉自律的情操修为。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1929年出生于上虞梁湖一个平常的农家,只读过5年书;这是一位俭朴的老人,一家6口挤在香港九龙一间30平方的房子里,很多的时候他都睡在地板上;这是一位执着的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捐钱,卖河蟹的钱、卖粽子的钱、卖茶叶蛋的钱、儿女给他过生日的钱、政府慰问他的钱,能捐的全都捐了;这是-位无私的老人,30多年来捐绐家乡教育事业、社会慈善事业的钱累计已达1500余万元。当他的名字被推崇为一种精神,当他的身姿亮相国庆观光的天安门城楼,面对众多镜头和话筒,这位老人说得仍然是这样-句话:“个人好不算好,家乡好才是真的好。”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爱乡楷模张杰。

每年的春节,他都会像一只候鸟一样返回故里。不,他不是候鸟,他更是一条离不开故涯的池鱼。他喜欢喝女儿红、嚼霉千张,他习惯吃煨甏粥、吮苋菜梗,但谁都明白,这些都只是外在的物化。真正淤积在他的生命中,浓得化不开的是刻在他骨子里、渗入血液中的那脉乡情和乡愁。所以除了每年春节回来外,家乡一有什么事需要他回来,他都像一个听到冲锋号的战士。春晖校庆70周年,他来了;乡贤研究会成立,他来了;东山国际文化研讨会召开,他来了;春晖百年校庆,他已经是位85岁的老人,他仍旧来了……当年在参加家乡的一次文化盛会时,他曾对上千余父老乡亲拱手告喊:“我是喝曹娥江水长大的,我死了也要葬在曹娥江边!”谢晋——这个名字在耸立起中国民族电影丰碑的同时,也耸立了一块乡贤的丰硨。

故乡是什么?

故乡是孕育了我们生命、延续了我们血脉的基因和产床;

故乡是滋养了我们情感、烙刻了我们记忆的乳汁和摇蓝;

故乡是水的源、是树的根,故乡是帆的桅杆、是船的港湾。

而对游子来说,故乡更是一生总在牵挂,梦里也不能放下的母土和家园啊。

2005年,原中国奧委会主席、申奥功臣何振梁第二次到访上虞崧厦,他这次来是为了寻找父辈的故居。面对民间认定的一所旧房,何振梁只是微微一笑,并没说话。陪同一起寻找故居的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心头一沉,知道这所房屋并没有得到何振梁的认可。虽然两次来虞,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认根归祖,始终成为何振梁的一块心病。望着怏怏而归的何振梁,陈秋强坐不住了。他四处打听,处处留心,一天有人说上海图书馆有一套《崧镇何氏宗谱》,陈秋强心头一亮。

2010年7月,何振梁及夫人参加“绍兴建城2500年庆典”再次回到家乡。陈秋强在陪同他俩参观名贤名人展厅时,送上了《崧镇何氏宗谱》的复印件。何老看了族谱后,欣喜万分地对夫人梁丽娟说:“谱里确有我祖父和父亲的名字,我是真正的上虞人,是上虞乡贤研究会让我找到了根。”

陈秋强和乡贤研究会的努力,让这位生在无锡、长在上海、工作在北京、祖籍在上虞的申奥功臣倍感故乡的温暖,并多次偕夫人前往上虞。2015年8月,在新修的《崧镇何氏宗谱》圆谱典礼上,何振梁的儿子何阳专程从北京赶赴故乡参加活动,并特地为上虞乡贤研究会题词:“千年不断娘家路,故乡永远在我心。”

2009年6月的一天,在上虞汤浦镇的一座山坳中,一位年届九十的老人,站在一座整修一新的坟墓前深深鞠躬行礼,两行泪水滚落老人清瘦的面颊。这位老人就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著名虞籍乡贤徐光宪。

说起徐院士在离开家乡几十年后携女儿、外甥女专程回乡祭祖,还有一段故事。

半年前,陈秋强在汤浦寻访虞籍院士徐光宪的资料时,发现徐院士父母的墓地破败不堪又没墓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来后,陈秋强当即与星鹏集团公司董事长梁锡林取得联系,而后由梁锡林出资在2009年清明节前,修缮了徐院士父母的墓地。当收到陈秋强寄去的修缮一新的墓地照片后,激动不已的徐院士,不顾年迈体弱,带着女儿、外甥女专程回乡祭祖。

祭祖返京后,徐光宪又特地发来了电子邮件:“在这样风景优美的风水宝地,为我父母修复这样好的墓,还特别修了墓道,使我父母有了一个永远的安息之地。我和孩子们将永远铭记这个非同小可的恩德。如果我和孩子们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务请告知为盼。”

陈秋强(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全国各地的虞籍乡贤有很多,他们都是上虞的宝贵财富,是上虞的骄傲。通过我们的服务联络、牵线搭桥,让在外的虞籍乡贤以及他们后代或认宗归祖、或返乡续情,这也是一种功德无量的抢救。乡贤研究会的责任就是要让每个上虞人都记住乡贤,让每个上虞乡贤都记住自己的根是在上虞。”

周国建(原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我很早就外出当兵,军旅生涯几十年。故乡这个名词在我们军人心中,有别样的含义和份量。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对我们来说,这个家就是故乡。虽然我现在已退出了岗位,但故乡有什么事需要我,我依然会冲锋陷阵,义不容辞。

贾丽君(同济大学教授,著名桥梁专家):在刚刚过去的今年杨梅节,我有幸担任形象大使,虽然此事与我的专业无关,但我十分乐意和开心。驿亭是我的老家,为老家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喝一声彩、加一把油,既是义务,也是责任。其实对每一位在外的虞籍人士来说,能为家乡做一点事,哪怕最小、最普通,也倍感幸福、光荣。

李佰祥(上海xxx公司董事长):人老了,对家乡的感情也会像落雨天穿棉袄一样,越来越厚、越来越重。都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的理解这叶落归根,不一定只是人回到故乡,心回到故乡、力出在故乡、贡献留在故乡,也是叶落归根。虽然我捐造的茶花幼儿园在上浦,不在老家沥东,但对在外的上虞人来说,上虞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故乡。

胡天懿(美国天普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学生):在异国他乡,最温暖也最开心的一件事,是能听到乡音。所以乡音既是乡愁的密码,更是打开乡情之门的钥匙。有感于此,我创作了这首上虞方言歌曲《好想侬》,愿望每一个在外的上虞游子,都别忘了这个密码,别丢了这把钥匙。

XXX(优秀应届大学考生代表): 在我即将离开上虞之际,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变得格外亲切。滔滔的曹娥江,巍巍的大龙山,孝德公园的象耕群雕,英台故里的亭台楼阁,一江两岸的接天高楼,城北新区的灯火霓虹,包括驿亭的杨梅、盖北的葡萄、丁宅的桑籽、下管的樱桃……这一切,都将成为摄录在我生命中的最美丽的底片。在未来的岁月中,我相信,报效家乡不仅是我,也是我们同代人的共同心愿和理想。

陈秋强(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如果乡贤文化是一条人文的河流,那么只有吸纳更多的乡贤和乡情,不断汇聚新的血液,这条河流才能生生不息。令人极为振奋的是,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下,占地3万平方的全国第一个乡贤文化广场,和建筑面积达1千平方,全国功能最全、设施最新、配套最完善的乡贤文化展馆,今天正式落成启用。这对于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乡贤资源、联络好乡贤情谊、搭建好乡贤平台,感召更多有梦想的成年人成为新乡贤,尤其是教育引导无数有志向的莘莘学子成为爱乡、亲乡、报效家乡的小贤人,是极大的鼓舞和推动,对无数在外乡贤和虞籍乡亲来说,更是一种最真切的褒扬和召唤。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涯。”

千年不断娘家路,故乡永远在你、我、他的心中……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