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委员建言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发布日期:2019-04-04字体:[ ]

陈华忠 委员

区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区委陶关锋书记提出奋力开创“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新局面的目标要求,为医卫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在如何推进优质医疗下沉、提升区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上虞建设上大有“文章”可做。

一、发展现状

1.与上级医院合作办医成效初显。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积极深化与上海、杭州等城市大医院合作办医,人民医院成为浙医二院分院、瑞金医院合作医院,中医医院成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省中山医院)分院、省中医院分院,妇保院成为上海红房子医院合作医院、绍兴市妇保院医联体单位,二院成为浙医一院合作医院。共有26家城市大医院来虞开展医疗活动,在39个专科领域开展医疗合作,成立19个名医工作室,上级医院专家来虞诊治门急诊病人2万余人次,疑难病例讨论120余次,学术培训讲座150余次,开展新技术13项。

2.全区医疗联合体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区有全面托管型医联体3个,重点托管型医联体4个,专科托管型医联体13个,是全面托管: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二院分别对丰惠卫生院、章镇卫生院、崧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托管。区级医院派出管理和技术团队,开设专家门诊、托管业务科室、担任重点扶持科室主任,开展技术帮扶。二是重点托管:人民医院对百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家卫生院进行重点托管,中医医院对道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托管。区级医院派出管理和业务人员参与托管单位的运行管理,重点扶持3个以上专科。三是专科托管:人民医院与4家卫生院,中医医院与4家卫生院,妇保院与3家卫生院,二院与2家卫生院进行专科托管,重点扶持1个(含)以上专科,负责托管科室的管理和临床业务发展。

3.区域诊断共享中心基本建成。建成临床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实现区域内检验检查报告互认,为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积极推进医联体内资源共享,开展业务流程整合、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等工作,逐步实现质量改进、诊疗方案、健康数据、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共享和统一。积极构建互联、互通、互认的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打通医疗机构的逐级转诊通道,更好地发挥信息整合共享的支撑作用。

二、存在问题

1.资源下沉速度仍不够快。与上级医院合作办医以来,虽然对我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但以下派专家为重点的合作模式较为局限,很难使分院在医院文化、管理能力和诊疗规范上达到与总院文化同识、管理同规、质量同质,短期内难以形成长效的优势科室和学科人才梯队。

2.群众就医观念仍未改变。由于城乡之间的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十分悬殊,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信任度不够。传统的“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未发生根本改变,群众分级就医意识还没有广泛形成。

3.医保政策引导作用不显著。目前,医保患者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已有一定差距,但分级诊疗的有关报销政策还不能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我区患者城乡居民医保在基层卫生院和区级医院的门诊报销比例分别是50%(中药饮片及中医诊疗项目60%)和15%(中药饮片和中医诊疗项目25%),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是85%75%;职工医保在基层和其他医疗机构门诊报销比例分别75%65%,住院报销比例分别85%80%。但是上述报销百分点差异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是约束性还是激励性都不强,加大了医保报销政策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的引导难度。

三、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落实对公立医院的学科建设、设备购置的投入,并保障基本建设费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总额等经费,在现有基础上每年保持一定比例增长。继续加大力度,落实合作办医、医联体建设经费补助,对上级专家在虞期间工作生活的相关保障给予经费支持,保障下沉专家的人员补助经费等。

2.提升区级医院服务能力。要按照区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中关于深入推进健康上虞建设和加快引进高端医疗项目的要求,进一步加深区级医院与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等大城市医院的合作进度,拓展合作模式,搭建平台,吸引上级大医院来虞开设分院、院区;新建设1-2个院士工作站,完善现有院士工作站工作机制,培养科研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医院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支撑;引进上级医院专家来虞开设专家工作室,将上级大医院尖端的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吸引到上虞落户;不断引进优质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推广刺血疗法、雷火灸等传统中医疗法在区级医院的应用,引入国家级名老中医、知名中医专家来虞坐诊,打造名老中医工作室,为上虞人民提供高端优质、特色中医诊疗服务。

3.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认真落实区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的精神,在现有医联体模式基础上,逐步打破财政投入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建立完善医联体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内涵建设,在原全面托管的基础上进行院区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内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医保支付,部分科室整体下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纵向型集团化管理模式;扩大紧密型医联体覆盖面,条件成熟的重点托管单位逐步提升为全面托管,专科托管单位提升为重点托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学科优势鲜明、区域辐射能力较强的纵向整合型医联体。

4.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层面引导,充分发挥医保杠杆调节作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患者,实行门诊和住院实质性差别化医保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向基层就诊,充分发挥基层医务人员“守门人”作用。二是让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意识,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分级诊疗制度的社会知晓率,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三是让群众明白知晓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诊疗病种、双向转诊制度、报销制度等相关知识,转变群众就医观念,合理引导群众分级诊疗,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