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委员建言

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提振我区实体经济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02-28字体:[ ]

民盟绍兴市上虞区基层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去年11月29日,省政府在全球浙商大会上首次发布了浙江大湾区建设规划。浙江大湾区这一航母般的经济平台,将领航浙江经济,带领浙江经济驶向新时代,驶进新天地、新境界。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努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产业层次“由低变高”,实现了规模总量的不断上升、经济质量的持续优化。纵观浙江大湾区建设规划,倍感时空的牵引;对照转型升级的要求,深感一些重要问题值得关注;面对提振实体经济的趋势,实感一些突出问题必须重视。主要表现为:

  1.对接湾区规划尚需追赶,协同作为尚需谋划。上虞地处我省南北经济大通道的核心节点,湾区建设规划的诸多平台与项目,与上虞都有交集。然而,与现有及谋划中的优势相比,我区纳入规划的项目并不多,产业规划与大湾区建设规划仍有明显距离,目前,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编制在即,上虞在其中的定位、分工尚有期待,而行政区划调整之后,我区对湾区规划的参与度相对减弱。

  2.平台能级有待提升,招大商的实力有待提高。我区围涂工程留下的近34万亩滩涂资源,成为杭州湾稀缺的产业布局空间,相对其他土地资源匮乏地区,这一稀缺性显得尤为珍贵。但作为大湾区腹地之一的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能级不高,招商引资不强,与周边相比,产业结构吸引力不高,新兴产业占比不高,环境容量受限,吸纳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有限,导致招大商难、难招大商,吸纳新兴动能的实力不够强。

  3.制造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我区在“机器换人”上做了不少工作,“两化融合”指数也跃升至一类地区,也有些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初尝甜头。但是,少数大企业的亮点掩盖了量大面广的“大多数”,多数传统制造企业仍奉行传统工业化思维与做法。

  4.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依然是转型升级的最大短板。主要表现为:创新创业的环境活力有待增强;企业研发投入滞后,技术装备更新滞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缺乏;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不足;创新平台的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5.对中小企业传统的科技扶持方式与新兴的创业创新模式不相匹配。政府传统的中小企业科技扶持方式主要有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而目前科技越来越早地进入了企业发展的初期和前端,这些传统扶持政策的作用已经有限,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重补血轻造血的扶持方式使部分中小企业产生了严重的“政府扶持”依赖症,反而失去生机。

  6.实体经济发展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企业经营者受年龄、知识等因素制约,比较擅长短期、简单和稳妥的保守策略,对转型升级认识不足;部分中小企业面对消费需求升级与有效供给不足、盈利空间挤压与转型成本上升、技术创新迫切与专利保护不力的矛盾,普遍采取低端产品、低成本、低技术生存思路,对转型升级丧失信心;有的企业则反映,企业安全感不足,对产权保护信心不够,对未来比较迷茫。

  实体经济是强区之基、富民之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要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着力进行实体经济的改造与提升,着力补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以提振我区实体经济。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积极融入湾区建设,突出平台优化发展。要突出规划先行、产城融合,提升平台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力,重点抓好:

  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五年再造一个千亿级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加快要素集聚、产城融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2+2”产业集群战略(优先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集群,兼顾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招大商引大项。

  上虞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千亿级科技新城”的目标,致力于拓展区、滨江新城、e游小镇和科技大走廊四大平台发展,加快向西接轨大绍兴,打造产城融合的新城区、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创新要素集聚的大平台。

  2.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强化产业集聚发展

  坚决贯彻工业强区理念。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各层级、各领域。成立由企、研、学、政共同组成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搭建党政领导与企业家之间务实、高效、阳光沟通的平台。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主动抢抓“大湾区”产业布局新契机,进一步完善、优化产业规划。产业集群是科学规划之计,又是调整结构之举,实施时必须深度调研,让企业家高度参与,找准和解决产业集群发展的痛点,按照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等不同目标定位,制定相应方略。

  发挥资本市场的放大与引领效应。推动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上市企业通过合理的跨国并购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建设并购募投项目产业园,鼓励并购企业将一批国际高端项目回归本地集聚。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广泛变革生产方式

  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上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尚未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需打硬仗。要坚持倒逼和引领并举,打好化工产业改造提升攻坚战;抓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淘汰落后产能。

  主动调优制造能力,加快转变生产方式。鼓励企业实施无基建、零用地技术改造,实现机器换人、数字工厂等发展目标。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推动制造企业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4.试水技术资本银行,创新科技扶持方式

  类似国家政策性银行,试水设立地方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技术资本银行,专事中小企业技术资本的投入和技术资源的中介,通过技术研发机构—技术资本银行—中小企业这样一个技术资本链条,大量、低成本地向中小企业投入科技资源,技术资本银行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股东或债权人。积极引导高校、研发机构的研究方向与我区的产业、市场紧密对接。

  5.实施开放合作发展,发挥协同分工优势

       大湾区必然强调各个城市开放合作,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我们上虞,重点是要做好“对接沪杭甬”这篇文章,一是深化产业协作,紧盯与沪杭甬的产业契合点,加大招引力度,在协同分工的同时,积极承接沪杭甬产业转移和项目溢出。二是吸纳创新要素,充分利用大城市科技与智力的优势,构建承接沪杭甬人才转移的创新平台和政策体系,撮合沪杭甬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器等科研机构与上虞企业的合作,强化科研成果在上虞的产业化应用。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