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资讯>委员建言

实施互联网+ 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17-09-29字体:[ ]

 陈建义  委员 

社会保障事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从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快速扩展到所有户籍人口,基本实现参保人群全覆盖。社保的扩面增量,给社保经办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参保人员的需求、缓解社保经力压力,成为当下社保工作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创新经办模式,实施互联网+人社,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1.两个数据说明当前服务需求与经办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参保者多。至2016年12月底,我区五险参保人群共计181.56万人次;二是业务量大。2016年度社保办件量占整个便民服务中心总办件量的78.2 %。两个数据客观说明了社保窗口经办压力,目前窗口只能勉强满足参保人员的基本服务需求。

2.两项措施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服务需求与经办能力的矛盾。为缓解压力,解决问题,我区在社保经办的服务外延上作了积极努力:一是社保经办信息系统下放到各乡镇街道人力社保和社会救助中心,承担日常的灵活就业人员、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的参保工作。二是全面推广应用“企服宝”软件,全区企业参保业务全部通过该软件申报受理。两项措施较大程度缓解了社保窗口的经办压力,但仍不能根本上解决服务需求与经办能力的矛盾,也不能解决办事群众“更近更快”的办理社保业务。联网各村社区平台,打通社保经办最后一公里列入我局2017年度工作重点。

3.需要完善基层经办平台,下延社保经办业务。在巩固乡镇社保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下延社保经办业务,将社保专网延伸到各村、社区,建立村级社保业务经办平台,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使群众“不出村”办理社保相关业务。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信息查询、参保缴费、个人相关信息的变更(如联系电话、居住地址等);社保新的政策通过专网平台即时快速的通知到村社区,使群众第一时间知晓政策。

4.需要打破实施过程中的有关瓶颈。目前本区人力社保网络已初步建立起区本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框架,网络延伸到本区域内所有乡镇街道和48个村、社区,人力社保应用系统已部署到乡镇街道工作平台,乡镇街道实际已承担起大量人力社保业务工作,48个村、社区平台已部署社区化管理为主的业务模块,分担了部分人力社保业务工作,极大方便了所辖区域内老百姓。将网络延伸到全区所有村、社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一)设备。目前尚有420个村、社区需要联网,各村、社区现有硬件设备参差不齐,个别村连能正常操作的电脑都没有,如统一配置,大概需要250万元设备投入。(二)网络。由于要覆盖本区范围内所有村、社区,空间分布广,布线距离长,地形复杂,特别是虞南山区,对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护。由于点多分布广,一旦项目上线,近500套设备、500条线路,日常维护的工作量不小。(四)操作人员。现在村社区主要经办社保业务的是文书,村社区文书对本地情况最熟,但也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不熟悉电脑的问题,而配备专职人员,人力成本会很高。

        5.需要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的事项。社会保障工作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老弱病残人员,使百姓能在家门口办社保,是政府延伸公共服务的便民举措。目前,我区正在建设电子政务服务网,作为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一个平台,正好是个契机。我们建议,由区政府统筹安排,统盘考虑,将服务网络延伸到所有村社区,为各村社区统一采购设备,统一租用网络,统一维护招标,建立起一套覆盖全区、三级管理的网络,为更好更全面服务百姓搭好基础平台。在平台上运行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的同时,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逐步接入各自的业务系统,并负责做好本部门业务操作的培训、指导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节省资金,避免重复建设,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统一的网络平台,也便于管理,便于应用系统部署,相对更加安全。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